您目前的位置: shouye» 新闻动态

转载:学生“自杀”频发,“体育生”却是个例外!?

引言:

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

5月30日,苏州某学校6年级学生跳楼,孩子的父亲悲痛不已!

5月25日下午,海门一小学生跳楼坠亡,孩子因为作业没完成,老师当众批评了他,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一气之下跑去跳楼。

5月25日,山东德州12岁女孩离家出走,走前留下遗书:“爸妈,我去跳海自杀了”。两天之后,女孩被找到,不幸的是,女孩已经溺水身亡!

4月23日,是安徽郎溪县惠园学校七年级学生返校开学日,该校女生刘某自行后仰坠楼,一朵未开花蕾就此凋零。

4月22日,江苏南通吕四高二学生自杀在学校实验楼前……

4月9日,江苏淮安阳光中学高三年级一名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被发现而自杀!

4月2日,河北省邯郸市一对兄妹从家中四楼楼顶跳下,两人全身均出现多处骨折……

3月27日,深圳龙岗的一个小区内,两名初中女孩一起跳楼身亡……

2月29日,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一个14岁女孩李某赌气服药自杀。

前几天,一个小女孩留下一张字条:妈妈,我去自杀了。两天后,人们找到她溺水身亡的尸体……

有人调侃说,除了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近百所高校几乎没有不发生学生跳楼自杀的……

也许此话出于无奈和有些夸张,但现实生活中,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生)或者专业运动员或者非常喜欢运动的普通人,确实很少抑郁、鲜见自杀的……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学生自杀事件会频频发生呢?这些自杀悲剧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值得社会关注。有学者研究表明:意志力脆弱、情绪不稳定、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等方面是影响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

而从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来看,体育生自杀的个案非常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的教育问题。为什么体育生自杀的少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体育生长期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而获得的积极效应,那么,长期的锻炼会带来哪些积极的效应呢?

长期的运动锻炼能有效地改善情绪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还是孩子自己,脑海中都有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运动与学习冲突。

要学习,以第一为目的;要运动,可以,但同样以金牌为目的。

如此一来,运动就不再是运动,它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我们的思想,从来都是非此即彼,绝不调和,而不是兼容并济,和谐发展。

在雅典奥运会后,有人总结了一份国外金牌选手的简历:

赛艇女子单人双桨冠军,是一名时装设计师,毕业于德国时装学校;

射击女子飞碟冠军,职业是“农业保护官”,大学学的是农业科学;

柔道女子冠军,大学学的是法国文学,职业是警察;场地自行车冠军,职业是法律书记员,23岁才开始训练;

……

实在令我们汗颜。真正的体育精神,是通过运动,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因此国外运动员很多都是业余选手,而中国的运动员很多都拼尽全力,甚至赖以为生,既禁锢了精神,也伤害了身体。

运动既不应该是生活的负累,更加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生活;相反,运动是我们感受生活的其中一种方式,虽然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

要知道不良的情绪和抑郁是影响自杀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相关的研究表明,如:BrosnahanJ等探讨了青少年中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体育活动可以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和自杀行为,可以作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干预措施。

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课上课下学业的压力,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将无法有效地进行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爱与人交流的现象,严重了会患发心理疾病;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玩电子游戏,不主动外出与伙伴们玩耍(运动),就容易丢失本真的东西——本真是孩子最珍贵的成长因子,童年就应该是率真、活泼与奔腾的。

而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更加活泼开朗!

孩子有一副好心态、好身体,可以实现100个理想;孩子没有一副好心态、好身体,一切都白想。爱运动的孩子不但可以少生病,还不易患忧郁症、失智症等许多慢性疾病。

全国每年都有高校生患抑郁症、心理疾病而自杀的例子,但你听说过体育生有患抑郁症的吗?反正目前我没听说过。

养成了坚持、忍耐、抗挫折能力强的品质

意志力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也是影响自杀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坚持和毅力的,试想一年365天,每天都要接受不同强度和量的训练,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热爱运动者之所以与众不同,首先在于勇往直前的意志,像阿甘一样,只要一听到“跑”,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豺狼猛虎,能避开就避,不能避就闯过去!

其次是遵守规则的意识,每种比赛都有规则,每种规则都是镣铐,比赛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谁越能适应镣铐,他越能舞出精彩。

最后,运动能够帮助人深入灵魂,发现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那就让身体告诉你。

运动的时候,聆听来自身体的声音,确定自己应该走向何方,释放更多潜力。

当你感到人生迷茫、生活无措的时候,如果还没得病,就去田径场跑两圈吧——没有什么事情,是跑两圈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再跑两圈。

记得有位体育生在800米比赛的小结上写道:当我跑到500米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受,我以为我快不行了,我想停下来不跑了,但我又不甘心就此停下来,于是,我不停地对自己说要坚持要坚持,快到700米左右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呼吸更自如了、步伐也更有力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教练说的第二次呼吸吧,到了最100米的时候我开始全力冲刺了,我居然拿到了800米的冠军,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冠军,我真的很开心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次比赛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的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放弃,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你就会获得“第二次呼吸”,你就会有重新生活的勇气!

是呀,只有切身的经历和体验过,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才能真切地体验那种经历风雨过后,初见彩虹的喜悦。

其实生活不也是这样吗?

提高了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也是影响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凡是体育生都有过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运动的经历。即不管是艳阳高照的晴天还是在刮风下雨的雨天,不管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寒冬,都要进行训练和比赛,体育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

到现在,我还能地记得自己当运动员的经历,那一年,鹅毛大雪纷纷飘落,我和一群小伙伴们穿着运动短裤短衣在操场上奔跑,有路过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这些运动员们发疯了,这么冷的天,他们怎么能穿这么少的衣服跑步呢?

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疯的精神,不仅让我们身体接受了寒冷冬天的肆虐,也培养了我们不畏严寒的坚强意志。同样地,在天气特别热的夏天,我们依旧在高温的天气下接受训练,试想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接受了这种严寒和炎热的考验,还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我们会承受不住、适应不了呢?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和合作是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人们具备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而竞争和合作的体育精神在我们体育生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在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体育生身处其中,比一般的人更懂得如何去竞争。

体育,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钟南山院士从小便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家庭也是一个体育家庭。

钟南山院士直言:“在年轻时参加竞技运动,对我的帮助很大。体育锻炼现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要是一个星期没有活动就会很不舒服,体育锻炼就像吃饭一样,要一辈子都坚持。”

即使没有送去学习,家长也应该每天或者定期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很多孩子,最讨厌体育,讨厌上体育课。

因为体育课的内容就是考试。今天考800米,明天考1000米。导致很多孩子到了体育课,就变得非常的恐惧与抗拒。

体育应该是大家最爱上的课才对呀!

回想那些魔鬼式训练,即使那么痛恨它,但至少那一年保证了身体健康,完全没有生病。

真正的身体健康是灌输给孩子正确的对于身体健康的理解。并且能很好的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经常去体育馆,就和去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之外,也学习到了如何给自己机会运动,如何运动,以及能选择哪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

学体育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因为这是一个从懒惰到勤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摒弃诸多坏习惯。

每一次的失败和成功,都是他们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目的和意义的探索,因为不管是含着泪水的奔跑,还是忍着伤痛艰难的前行,他们都始终坚守着对生活、对生命的那一份乐观,让生活变得更加地幸福、快乐!

这,也是体育锻炼带给体育生的最大财富!

如果你是爱孩子的父母,请让她参加体育锻炼吧!

让她在失败中学会如何接受挫折,

让她在痛苦中学会如何乐观地向前,

让他们在锻炼中学会如何地控制自我的情绪,

让她在集体项目中学会如何地合作、学会责任,学会担当,

让他们在运动中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

让她在运动中收获幸福的体验……

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孩子运动的天性,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这是我们为人之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对孩子生命负责的态度!

记住,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

(活跃的人是指每周至少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

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以及公共体育设施,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

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时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之前,清华大学就有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而早在2008年,清华也曾规定长跑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样不准毕业。

一时舆论哗然,有点赞的,毕竟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也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可理喻”,有人嘲讽“高校把学问教好就行”,有人哀嚎“何必让旱鸭子们去吃这个苦”……

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有一句潜台词——“运动可没有其他事情重要啊。”

网络段子曾说,“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由此也能看出,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能带来“具体好处”的事情上,至于身体嘛,以后“成功”了,再慢慢锻炼吧。

但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